“综合症”的四种表现
1、认为“分数最重要”
作为学生,把成绩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但部分学生也许是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切,对集体关心不够,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与,同学关系也处理的不够恰当等。然而这种“成绩唯一”的功利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而且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往往会导致成绩的上下波动而有极大的变化,经受不住挫折。
2、以自我为中心
班级中部分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角色”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受教师关注偏少,容易形成一种学习目标不明确,易于满足于现状的心理,但他们个人的基本素质又决定他们不会与学习“特困户”、思想品德“落伍者”在一起,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中间一族”。
3、自暴自弃学习
随着学习负担的增加,一些学困生对学习更无信心,如得不到关心、帮助,在彻底抛弃了最后一点自信心后,他们往往就会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4、消极对抗老师
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不理想的学生,不但难以得到老师友好的重点关注,而且可能长期处于老师“监控”之下,他们往往会不理解教师的用意,排除一切外来教育,对老师有敌视倾向。
“综合症”的调解方法
老师:给学生调节心理
1、借助环境进行心理调节
略作留意,哪怕在讲台上摆上一束鲜花,在教室角落摆上报刊、杂志,都会让学生觉得舒适、温馨。另外,教室中的黑板报也是一道风景线,有经验的老师就不会让这一块“风景”成为摆设;另外,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2、通过学习指导进行心理调节
学生学习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主客观方面,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调整他们的现有心理,就先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还有,学习方法的好坏,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大大超过其它因素。及时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会使学生学习突飞猛进,其效果大大超过老师许多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
学生: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1、松弛训练
端坐,微闭双目。脑中想一个“松”字,依次松弛头顶、额头、下巴、颈部、双肩、双臂、手、胸、腰、腹、腿、脚……这些部位的肌肉。这有利于脉率、血压的稳定,能提高肢端温度并获得轻松感。
2、深呼吸
在烦躁不安时,可暂时放下书本作业,放松端坐、微闭双目做2-3分钟的深呼吸。即闻花香那样缓缓吸气、慢慢吐气。对考试恐惧者,也可在卷子发下的前一刻做此练习。
3、睡个好觉
睡眠不仅能保持第二天头脑清醒,还有保存记忆的作用。
克服和预防考试综合症的几个小绝招
1.要清除心理紧张恐惧情绪,正确对待考试,要轻装上阵。
2.培养自信心,充分地估计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羞怯自卑,想念自己,勇于进取。
3.考试前要认真复习准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尤其是在平时要用功学习。
4.考试前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两次睡眠制度,(夜间睡8小时,午睡1小时),使大脑清醒的状态。
5.在紧张考试复习中间,适当安排文体活动,消除儿童紧张心理和大脑疲劳状态,重大考试前1-2天停止紧张的复习,注意身心松弛,充分休息。
6.考试时发现“怯场”不紧张、惊慌,要自我鼓励,想念自己有能力战胜“怯场”。最好是转移注意,暂停“回忆”,过一会儿等抑制解除后,再“回忆”遗忘的内容,可能就会想得起来了。
7.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很多:(1)可以安静下来,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2)如能获得监考人员的允许,可到室外做几次深呼吸,以使紧张的情绪放松;(3)考生可回忆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往事,使自己超脱考场的紧张心理,但上述几种方法的时间均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考试做题的时间。
8.遇到难题,若一时想不出某试题的答案,思维僵化时,可转移注意力,跳过难题,着手做另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试题。
9.学校老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科学用脑,避免超负荷的“题海战役”、“疲劳战术”。
10.对正患考试综合症的患儿,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行为治疗”,如脱敏疗法和暴露疗法,使患者恐怖紧张心理逐步脱敏和适应。
11.考试综合症患儿,可在心理门诊医生的指导下,在临考前半个小时左右,服用利他林、佳静安定等药物,注意:(1)药物种类及剂量必须由医生根据经验因人而异地使用:(2)必须在事前试用,适应后方能在考试时服用;(3)千万不要自行随便试用,否则,可因药物剂量不恰当,反会影响正常考试;(4)即使有效,亦只能短期使用,仅为应付考试,决非根治疗法,家长务必认真对待。
12.考试中发生考试综合症时,可先深吸一口气,同时闭目养神,屏住呼吸,稍停一会再慢慢呼出,这样反复多次,可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使自己的紧张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也可自备一些清凉油、风油精放在鼻前闻一闻,然后可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这样可以避免晕倒或虚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