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农历: ,欢迎您登录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心首页 心理
治疗
抑郁 强迫 人格障碍
恐惧 癔症 性 障 碍
疑病 焦虑 精神分裂
心理
咨询
人际 爱情 婚姻
两性 老人 学生
职场 成长 成瘾
心理
资料
 心理案例   心理图片   诊断标准
 减压音乐   心理视频   咨询理论
 心理常识   心理辞典   心理测量
心理
互动
 心理论坛
 你问我答
 心理博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预约   你问我答
预约流程   反馈通道
   
咨询须知 中心简介
了解咨询 咨询效果
治疗方法 保密原则

诊断标准
CCDM-3
DSM-IV
ICD-10

心理图片
趣味图片 错觉图片
两可图片 投射图片
心理活动 图片综合

心理测量
人际测量 性格测量
职业测量 爱情测量
趣味测量 健康测量
专业测量 智商测量
家庭婚姻 亲子关系

心理辞典
·心理IN词:跳槽惯性
·克莱因:儿童的“内在客体世..
·人格心理学经典语录
·人性效能历程模式
·多世代家庭治疗
心理案例
青少年心理 爱情困惑
婚姻家庭 职场心理
人际交往 考试心理
两性心理 心理黑洞

心理常识
心理百态 心理文摘
心理分析 心理人物
心理释梦 心理生活

咨询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家庭治疗
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
催眠疗法 意象对话
绘画疗法 沙盘疗法
NLP疗法 其他综合

[歌曲] 大悲咒
[歌曲] 晨曲10
[歌曲] 天籁
[歌曲] 佛教音乐
[歌曲] 呢喃3
·精选--爆笑20篇
·网络雷人脑筋急转弯
·炎热夏天的清凉爆笑语录
·经典男女爆笑搞怪顺口溜
·精神病幽默
咨询导航
多动症 自闭症
品行障碍 学习困难
交往障碍 分离焦虑
亲子关系 网络成瘾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治疗>>强迫>>病因

强迫症偷袭 今天你心理被迫了吗?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3-7-7 18:25:43    浏览次数: 523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的人总担心门没有锁好,查看之下发现门锁得好好的;有的人怕脏反复洗手;有的人走路时总喜欢数路灯;有的人总是担心手机有来电等等。偶尔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不过经常出现这样的心理,很大可能是强迫症。

       如果你在一些事情上如果经常无法自控,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毫无意义,但又一定必须要去想去做,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并因此焦虑不安,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你就有可能患上强迫症了。
 
         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就成为患强迫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并且一些越来越多的比如“社交强迫”,“手机强迫”,“网购强迫”等以新的强迫现象为特点的人群正在增多。
 
        网购强迫现象
 
       症状:一到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或需要买东西就想到网上搜;一上网就想逛网店,几乎每天都想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需要的不需要的买一大堆,买回家又常常放着不用;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不停地比信誉比价格,耗费大量时间;刷卡消费使得对金钱没有感觉,越买越多,存款直线下降;逛网店上瘾,拣便宜上瘾,连收包裹都上瘾……
 
       案例:一名25岁文员,平时上班比较清闲,每天一有空就上购物网站。网上购物的过程一般都是先闲逛,被某款商品打动后,锁定此目标,开始在网店间穿梭,进行地毯式搜寻,然后横向纵向比较,再杀杀价,最后挑出来一家折扣合适、还能免邮费的卖家,才得以成交。因为运费的原因,往往一次会多买几件,加上东西本来就比商场便宜,所以常常会不知不觉地越买越多了。
 
     专家把脉
 
     现在有的人买东西已经完全依靠网络世界,而不愿与外界接触。到了这种程度,已经不是单纯的功能使用的依赖,而是网购成瘾的征兆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孤僻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情绪与压力的宣泄方式,对网络形成了心理依赖,实际上是通过虚拟行为满足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欲望。因此,专家建议,网络“购物狂”们可以多去逛逛商场,改变购物方式,接触现实世界;多使用现金;学会记账,经常统计花销;想买的东西可以先记下,过段时间再看是否还想买。更重要的是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从而摆脱这种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手机强迫现象
 
      症状:转移一个地方就会检查手机拿了没;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都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把别人的手机铃声或其他声音当成手机响,甚至出现幻听,总以为手机在响;偶有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觉得没有安全感;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案例:由于工作的关系,电话短信总是接二连三,所以对手机的依赖到了疯狂的程度,生怕错过了重要客户电话,晚上睡觉从不关机,手机几乎不离身,有时候手机忘记在单位,无论多晚都要回去拿,每隔几分钟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遗漏掉点什么……一关机,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特别没有安全感。
 
      专家把脉
 
      手机强迫症的出现,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实际上是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的一种投射。纠正“手机强迫”,可通过调整工作、生活节奏或经常更换舒缓柔和的手机铃声等方式,来进行减压。
 
      手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诱发“幻听”。因此,程度较轻的对象,建议晚上睡觉时关机,手机的用途尽量控制在基本使用功能以内,学会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面对巨大社会压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应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手机成为自己生活、工作中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源头,建议最好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社交强迫现象
 
      症状:不喜欢待在家里,没有社交活动就会觉得缺乏安全感,每到下班时间就急着联系饭局或聚会,一旦没有社交活动就感到寂寞、恐慌、焦虑不安;把积累人脉资本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不放过任何场合扩展人脉的机会,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认识有用的人,并且“坚韧不拔”地联系想结识的人;社交场合中遵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社交原则,不愿意漏掉任何一个自己应该认识,或者最好认识的人……
 
     案例:一名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每周马不停蹄地参加大大小小的社交活动,即使到了周末,依然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日程。当然,社交都和工作需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拓展的社交圈是“工作社交圈”,都是同一个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人士。只要有一个星期没有大的活动安排,就开始焦虑不安。现在只要一在家呆着,心里就恐慌、不踏实。还是想往外跑,在社交场合才有成就感、满足感。
 
     专家把脉
 
    “社交强迫”心理冲突是对职业生涯中竞争和压力这种正常刺激的过激反应,长期使刺激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建议职场中不要试图无所不为,要学会缓解职业压力,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同时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家庭、朋友和个人爱好,多参加体育锻炼,在忙碌的同时也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其次,要明白“人情”并不是决定职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优秀的专业能力才是职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再次,要去尽量建立真诚、互助、有分寸的绿色社交圈,不知不觉间就可以把
 压力排解掉。
 
      生活如此美好,何必事事强迫自己呢?适当的强迫会然自己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自己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和事业也是一件好事,但是经常的强迫自己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了,那么怎么样预防强迫症呢?
 
      一、预防强迫症的方法是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二、学会顺其自然。
 
     三、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
 
     四、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五、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
 
上一篇: 患有洁癖症是一种内心的焦虑
下一篇: 开车恐惧症 想驾车怎么办?
CopyRight©2011  www.urainbow.net 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952199456 0516-83729595 地址:徐州和平路57号,江苏师范大学云龙校区4号楼123室  ICP备案号:苏ICP备11056161号
乘车路线:2路、11路、11附、50路、8路、49路、64路、56路、70路、606路、608路师大北门站下
通用网址:徐州心理咨询徐州心理咨询中心徐州心理医生
本站文字、图片、教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