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有“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两种情况。过度饮酒而无法自我控制,在认知、行为、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上造成障碍,清醒时后悔,但一饮酒又失去控制,并且反复如此,就属于“酒精滥用”。假如进一步发展,心里一直渴望饮酒,认为酒能解决自己情感、感受上的问题,从而觉得没有酒的生活没法活,这就是“酒精依赖”。
应该承认,酗酒是一种心理病态及行为异常,会对自身、家庭、社会构成危害。酗酒大多起因于饮酒者认为喝酒能消除烦恼,减轻孤独、自卑、失败等失意的心理因素,减轻压力。事实却相反,酒入愁肠愁更愁。由于酒精可影响人的情志,使人冲动,很多事故、家庭悲剧和社会暴力、自杀事件与酗酒有关。三分之一交通事故与饮酒有关。
要解决酗酒问题,就该反省自己的心理状态,正视问题。可不喝的,尽量不喝。就算是必喝的,要有定量。少去酒吧甚至不去,因为餐饮时间有限,去酒吧可能会喝个通宵达旦。
戒酒的心理学疗法
1.认知疗法: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酗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2.渐渐减量法: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3.借助药物: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恶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5.辅助方法: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系统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6.家庭治疗: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 患者签好协约,定时限量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7.集体疗法:患者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
为了彻底戒掉饮酒习惯,最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只有认识明确才有坚定信念,方可纠正习惯性饮酒行为。
至于偏方什么的还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酗酒并不是可怕到只有用偏方的地步。相信科学,相信医生,还是可以戒掉的。
另外,要提醒的是:长期酗酒的人脾气容易暴躁,为了不要对家庭带来更大的危害,最好及时向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