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农历: ,欢迎您登录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心首页 心理
治疗
抑郁 强迫 人格障碍
恐惧 癔症 性 障 碍
疑病 焦虑 精神分裂
心理
咨询
人际 爱情 婚姻
两性 老人 学生
职场 成长 成瘾
心理
资料
 心理案例   心理图片   诊断标准
 减压音乐   心理视频   咨询理论
 心理常识   心理辞典   心理测量
心理
互动
 心理论坛
 你问我答
 心理博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预约   你问我答
预约流程   反馈通道
   
咨询须知 中心简介
了解咨询 咨询效果
治疗方法 保密原则

诊断标准
CCDM-3
DSM-IV
ICD-10

心理图片
趣味图片 错觉图片
两可图片 投射图片
心理活动 图片综合

心理测量
人际测量 性格测量
职业测量 爱情测量
趣味测量 健康测量
专业测量 智商测量
家庭婚姻 亲子关系

心理辞典
·心理IN词:跳槽惯性
·克莱因:儿童的“内在客体世..
·人格心理学经典语录
·人性效能历程模式
·多世代家庭治疗
心理案例
青少年心理 爱情困惑
婚姻家庭 职场心理
人际交往 考试心理
两性心理 心理黑洞

心理常识
心理百态 心理文摘
心理分析 心理人物
心理释梦 心理生活

咨询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家庭治疗
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
催眠疗法 意象对话
绘画疗法 沙盘疗法
NLP疗法 其他综合

[歌曲] 大悲咒
[歌曲] 晨曲10
[歌曲] 天籁
[歌曲] 佛教音乐
[歌曲] 呢喃3
·精选--爆笑20篇
·网络雷人脑筋急转弯
·炎热夏天的清凉爆笑语录
·经典男女爆笑搞怪顺口溜
·精神病幽默
咨询导航
多动症 自闭症
品行障碍 学习困难
交往障碍 分离焦虑
亲子关系 网络成瘾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治疗>>抑郁>>案例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灵日记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2-9-27 19:34:35    浏览次数: 5807

       抑郁,是我们今天的头号“心灵公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至少1.2亿;约13%—20%的人在一生中可能有一次抑郁体验。然而,抑郁症在我国就诊率和治疗率却很低。抑郁从何而来,该如何应对?已至而立之年的IT工作者王先生用日记记录了他和身边人的情绪变化,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理想太远

  2012年1月20日

  不久前,我被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这让周围很多人不解。在他们看来,我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缺陷,从小家庭条件优越殷实,生活学习环境良好,大学毕业后又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可事实是,无情的岁月,像筛子一样把年少时的梦想筛得支离破碎。学着不喜欢的专业、做着很勉强的工作,我的心情一直反反复复,越来越消沉,甚至恐惧、迷茫,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许我消失了,世界会更美好……
 
  点评:理想是生活的目标,本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但如果它在预期时间内没有实现,内心的不平衡、委屈、痛苦就会纷纷而至。就像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说:“一天不得满足,人就要痛苦一天。”广西心理学会会长李宏翰等人针对大学生所做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理想—现实”的差距,可能导致悲观、自卑、敏感、自尊心过强等诸多心理问题,进而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欲望一旦产生,就会开始横冲直撞,直到吞噬理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方面,每个人都应当提醒自己“知足常乐”,从手中已经得到的东西里找快乐,比如拥有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等。另一方面,当梦想与现实出现较大心理落差时,要尽快反省自己,找到短处、肯定长处,及时调整目标和方向。

  责任太重

  2012年2月5日

  深夜,周围一片寂静,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胸口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感觉就要窒息了。仔细想想,我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上学时,家人成天强调“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工作了,父母每次打电话都要交代“要上进、给家里争光”;结婚后,妻子不断说着“5年内换套大房子”……这些温柔的嘱托,就像重重的大山一直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快乐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记忆了。

  点评:“为什么每一片落叶都是趴着,因为伤感太重;为什么恐龙最后灭绝,那是因为受不了生命的重。因为生命很重,所以我们的生活要轻。”——这样一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的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升学压力、工作竞争、经济负担等,生命中各种不得不承受之“重”,让我们的心灵疲惫不堪,稍不注意,就会被击垮。

  面对如此沉重的包袱,有必要学会慢节奏、轻生活。第一,给生活做“减法”。放弃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名利的过度看重。第二,适当“服服软”。再强的人也要学会示弱,压力太大时,有必要让家人知道你累了,需要理解和安慰。第三,留些时间给自己。有时要适当“潇洒”一回,把责任、负担暂时放到一边,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书、散步等,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最真实的自己。  

      本领太少 

          2012年3月18号

  整整一上午,什么工作也做不了,思绪简直一片混乱。很常规、很自然的简单工作,也能带给我重重的压力。今天邻桌同事大张悄悄告诉我,自从他当了小组负责人,情绪好像也有些不对劲,升职明明是好事,他却常常莫名其妙地失落、烦躁、抱怨,在单位还能勉强撑着,回到家就想发火、摔东西。他问我:“我是不是得看心理医生了?”

  点评: “单位笑眯眯、回家凶巴巴”的“职场双面人”如今并不少见。为了工作生活,很多人往往会刻意展示自己积极阳光的一面,扮演与自己性格不同的角色,或者硬着头皮接任务,勉强承担可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但是,人的心理需要平衡,如果总是掩饰、压抑,不良情绪找不到出口,最终可能“引火烧身”,陷入痛苦的深渊。

  我们需要卸下面具,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表现出来,而不是“为了微笑而微笑”。当负面情绪积压时,要允许自己适当表达愤怒和不满。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必强自己所难,碰到难题,可以主动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或者把问题分解,从小的任务开始,逐步接近目标。当然,如果真的出现了抑郁,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治,不要试图单纯通过讲道理、劝说等解决问题。总体来说,抑郁症目前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甚至更高。▲

  落差太大

  2012年4月12日

  终于鼓起勇气跟最好的朋友网上聊天时说了实话。一直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抑郁症,假装自己很正常。一天天应付过去,可明天我的状况会是什么样子呢?原本以为他会同情、开导我,没想到他却开始大吐苦水,说最近参加同学聚会受刺激了,身边的朋友都过得比自己好,那些原来不起眼的人,有的当了领导、有的发了财、有的移民了,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彻底郁闷了……

  点评: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财富、家世、能力等展示出来,到网上“晒一晒”,小到工资单、手机,大到跑车、豪宅等,通过炫耀得到自我满足和成就感。可如果攀比、炫耀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只会让人追求名利,而疏于梳理情感、人际等精神财富,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悲观。最后,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世界,任何事物都会暗淡无光,生活也变成了无期徒刑般的折磨。  日子太闷

  2012年6月13日

  前两天参加病友会,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说,虽然总被同龄人羡慕悠闲、吃穿不愁,可她心里很清楚,自己之所以抑郁,就是因为缺少了对生活的那份热情。每天像小鸟一样呆在家里,感觉整个人变得孤僻、寂寞。时常会一个人傻傻地站在阳台上,注视着过往的行人,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任凄凉和伤感紧紧包住自己。

  点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赶走忧虑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忙起来。如果成天“宅”在家里,很容易变得空虚、迷茫。到最后,一句话也不想说,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反复思考一些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比如活着有什么意义等。

  建议众多的“宅男宅女”们打开家门走出去,去户外看看大自然、与朋友聊聊天等,积极感受和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哪怕所做的事情没有太大意义,也能帮你赶跑消极情绪。另外,给自己的生活适当设定目标。缺乏目标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目标可以很微小,但是要乐意为之努力和付出。总之,只要是心怀热忱地忙碌,就能领略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生乐趣。

  身体太脆

  2012年8月20日

  昨天,邻居老孙跟我正式成了“病友”。大半年了,他总是说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胃疼,每次从医院回来,都拎着厚厚一叠化验单。有时,我还看到他一个人躲在院子里的老杨树下使劲抽烟、唉声叹气……现在老孙终于确诊是得了抑郁症。

  点评:据估计,抑郁患者中主动就诊的只有10%—20%;其中能正确识别的只占20%;能坚持有效治疗的又只有20%。有的人想当然地认为,抑郁只是心理问题,身体应该是“正常”的;还有一些人不愿意承认心理问题,就有意无意地把心理问题转化成头疼、失眠、没胃口等身体不适。

  宅男宅女、白领、老年人等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除了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3大典型症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隐性”表现:微笑型抑郁,内心痛苦,人前表现得心情平静,甚至面带微笑;激越型抑郁,常虚张声势、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因为小事怪罪其他人,一个人独处时又容易哭泣;疑病型抑郁,常表示自己头痛胃痛、心慌睡不好等,检查后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务必及时诊治。


  其实,真正自信的人,往往是低调的。首先,我们应当学会和过去的自己比较,从而感受到每天的进步和收获,而不要总是盯着比自己好的人和事,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其次,情绪低落时试着另辟蹊径,找到另一方面的成就感,比如换个地方呆几天,用生活中擅长的事情“犒劳”自己等。最后,与其通过“显摆”得到认可,倒不如给自己精神充电,加强自身修养、学识、能力等,用人格魅力吸引他人关注。

 

 
上一篇: 爆!明星患抑郁症后的出格行为
下一篇: 抑郁症不仅是情绪差
CopyRight©2011  www.urainbow.net 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952199456 0516-83729595 地址:徐州和平路57号,江苏师范大学云龙校区4号楼123室  ICP备案号:苏ICP备11056161号
乘车路线:2路、11路、11附、50路、8路、49路、64路、56路、70路、606路、608路师大北门站下
通用网址:徐州心理咨询徐州心理咨询中心徐州心理医生
本站文字、图片、教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