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农历: ,欢迎您登录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心首页 心理
治疗
抑郁 强迫 人格障碍
恐惧 癔症 性 障 碍
疑病 焦虑 精神分裂
心理
咨询
人际 爱情 婚姻
两性 老人 学生
职场 成长 成瘾
心理
资料
 心理案例   心理图片   诊断标准
 减压音乐   心理视频   咨询理论
 心理常识   心理辞典   心理测量
心理
互动
 心理论坛
 你问我答
 心理博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预约   你问我答
预约流程   反馈通道
   
咨询须知 中心简介
了解咨询 咨询效果
治疗方法 保密原则

诊断标准
CCDM-3
DSM-IV
ICD-10

心理图片
趣味图片 错觉图片
两可图片 投射图片
心理活动 图片综合

心理测量
人际测量 性格测量
职业测量 爱情测量
趣味测量 健康测量
专业测量 智商测量
家庭婚姻 亲子关系

心理辞典
·心理IN词:跳槽惯性
·克莱因:儿童的“内在客体世..
·人格心理学经典语录
·人性效能历程模式
·多世代家庭治疗
心理案例
青少年心理 爱情困惑
婚姻家庭 职场心理
人际交往 考试心理
两性心理 心理黑洞

心理常识
心理百态 心理文摘
心理分析 心理人物
心理释梦 心理生活

咨询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家庭治疗
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
催眠疗法 意象对话
绘画疗法 沙盘疗法
NLP疗法 其他综合

[歌曲] 大悲咒
[歌曲] 晨曲10
[歌曲] 天籁
[歌曲] 佛教音乐
[歌曲] 呢喃3
·精选--爆笑20篇
·网络雷人脑筋急转弯
·炎热夏天的清凉爆笑语录
·经典男女爆笑搞怪顺口溜
·精神病幽默
咨询导航
多动症 自闭症
品行障碍 学习困难
交往障碍 分离焦虑
亲子关系 网络成瘾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咨询>>成瘾>>成瘾相关

社会心理学家:上网成瘾说明你生活有欠缺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1-11-23 12:58:23    浏览次数: 5199

     上网玩“魔兽”成瘾也算精神病?按刚刚通过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上网成瘾已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但能够让人上瘾的,除了上网还有很多,赌博成瘾、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属于成瘾疾病。 

    “瘾”这个字,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上。是什么让青年这么容易“成瘾”?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新闻中心对1112名青年网友的在线调查显示,近五成人(49.6%)认同现在的青年比以往更容易上瘾;有26.1%的人对此表示不赞同,24.3%的人觉得“不好说”。 

     62.2%的人认为,网络成瘾其实是一种社会病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出台以来,很多网友对该《标准》表示质疑,认为网络成瘾不应该纳入临床诊断。对于《标准》注明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一些网友也指出,上网超过6小时是当下很多青年的常态。 

     此次调查中,62.2%的人认为,网络成瘾其实是一种社会病症,不能仅从个人生理、心理维度来观照网络成瘾;14.9%的人认为,把有瘾网民等同于精神病患者,太严重。 

     记者就此调查结果采访了《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陶然说,《标准》旨在规范行业,给医生提供一个工具以更好地帮助病人。此外,《标准》也为预防网络成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给玩网络游戏的人一个警醒。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7年9月曾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有400万,约占10%,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本次调查显示,79.8%的青年经常浏览网页查询新闻或相关信息;58.1%的人上网一定要打开QQ或MSN等即时聊天工具,不希望与人失去联系;51.2%的人如遇手机停机,会感到焦虑不安,担心错过重要电话或短信;33.1%的人习惯性地收发短信,手机不离身;28.6%的人一旦闲下来看电视就没了时间概念,即使没有喜欢的节目也不愿离开。

    “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些东西,这为形成‘信息依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陶然说。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陈志霞认为,依赖也有程度的不同,如果只是一种喜好,或者工作的需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应该归为病态的成瘾现象。“现在很多青年工作压力很大、竞争激烈,所以遇到手机停机会感到不安,因为如果错过重要电话就会错过好的机会。这样说来,即使有60%的人有‘手机瘾’,都是正常的,不属于病态。” 

     人们出现这种“信息依赖”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66.8%的人认为原因是网络的普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59.6%的人认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有太多理由;44.7%的人认为原因是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与他人在虚拟空间进行联系;37.1%的人认为是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不愿或害怕失去任何相关信息;34.6%的人认为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不愿落后于他人。 

    “找不到生活目标和幸福所在,戒与不戒其实没有区别” 

     在2006年的贺岁片《购物狂》中,张柏芝饰演的都市“购物狂”,曾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就职于北京市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白领”吴溪就自认为是一名“购物狂”。她热衷于查询北京各大商场的打折信息,一旦有活动,就会冲过去一番“血拼”(购物。——编者注)。她也成了一名“月光族”,每月领到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还上个月刷爆的信用卡。 
     此次调查中,49.6%的人认为现在的青年比以往更容易上瘾。网友还评选出“最易上瘾事物”,依次为:网络(78.5%)、赌博(60.5%)、烟酒(57.9%)、手机(37.3%)、购物(23.5%)、看电视(23.3%)、熬夜(18.3%)、饮食(15.1%)。 

    “购物可以泄愤,让心中积压的不愉快通通忘记。不信你试试?”吴溪说,她还有一个没有理由的“瘾”,就是不到夜里2点无法入睡。“我经常熬夜,并不是为了工作或者娱乐,我只是挂在网上,无所事事地聊天、翻网页、逛论坛。其实也很累很无聊,但就是不想睡觉。”
  
     青年为什么容易成瘾?调查中,76.1%的人认为原因是现代青年精神世界空虚,需要填补;60.5%的人认为是因为现代青年交际能力的缺失,容易沉湎在一些事物里;40.7%的人认为原因是社会压力太大让青年需要这些方式放松;32.1%的人认为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青年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陈志霞认为,成瘾很大程度上也是现代青年逃避现实的表现。当青年心情苦闷无法发泄、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和幸福感的时候,就很容易找一个东西让自己沉迷进去。 

    “过去我们只是宣传不要抽烟喝酒,毒品千万不能碰,不然会上瘾。现在我们告诉大家,上网也不能太久,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不然也会上瘾危害健康。”陈志霞认为,对于已经成瘾的人,仅帮助他们脱瘾还远远不够。
 
    “比如有毒瘾的人,其实他们中很多人在生理上已经戒毒了,这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做到。但后来很多人还是复吸,为什么?因为还有心理上的瘾。他们一回到社会,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压力。”陈志霞说,网络成瘾和购物成瘾等新的成瘾形式更多的属于心理依赖,更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一套“挫折应对系统”,“比如孩子经常上网,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禁止,而是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与人交往的乐趣、生活的乐趣,让他发现这些乐趣比网络更生动、更有价值。成瘾说明你的生活有欠缺。如果找不到生活目标和幸福所在,戒不戒其实没有区别。”
 
     调查显示,67.9%的人认为避免“上瘾”的办法是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自己的交际面,62.4%的人表示青年要学会适当的、有益的消除压力的方式,还有56.7%的人认为应通过教育让青年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树立健康上进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 性爱成瘾” 当女人变成色情狂之后
下一篇: 关系成瘾症:共同依赖现象
CopyRight©2011  www.urainbow.net 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952199456 0516-83729595 地址:徐州和平路57号,江苏师范大学云龙校区4号楼123室  ICP备案号:苏ICP备11056161号
乘车路线:2路、11路、11附、50路、8路、49路、64路、56路、70路、606路、608路师大北门站下
通用网址:徐州心理咨询徐州心理咨询中心徐州心理医生
本站文字、图片、教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