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第一例同性恋咨询案例的时候,心里着实有点不安。我的不安不是因为她是个同性恋者,而是因为她为这份恋情处于的高压状态。
她是一个高中女生,和一个女同学发生了同性恋。
她是妈妈陪着来我工作室的,求助原因是焦虑不安,无法正常学习。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般的学习焦虑。但往深里谈,却发现让她处于极度焦虑状态的竟然是一份同性恋情。当她含着眼泪跟我说出实情之前,一定要我承诺不可以告诉她的妈妈,而那一刻,她的妈妈正坐在咨询室的大厅里。我问她:你们俩有性关系吗?我是狠了狠心问出这个问题的,因为我需要判断她有没有将同性恋和同性之间的喜欢混为一谈。她低着头,咬了咬嘴唇,很久,终于点了点头。我心里一紧,为了她这份为难。我知道她需要太大的勇气来说出这一切,而促使她说出这些的原因,就是她感觉自己再也无法忍受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她整天坐立不安,无法听课,无法学习,无法考试,在父母亲眼里,女儿就像着了魔似的失魂落魄。
心理测试结果,抑郁和焦虑的分数都很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情绪的问题。经过和她进一步的交流,得知她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这段感情的不安、自责、担心和害怕,她怕同学们议论、怕老师发现、怕父母知道、怕社会的舆论。她跟我说:如果我能够和她生活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该多好!于是我们的咨询,从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接纳,也让她平静地接纳自己开始。我们不断地用短信联系,就像一对朋友一样谈天说地,并轻松地去谈论一些关于未来生活的话题。她由于严重封闭带来的高压状态渐渐地得到了舒缓。
虽然在心理咨询教材中,同性恋到目前为止还是被列入性心理障碍中性取向偏差一类的。但是后来我再做一些同性恋案例的时候,同样发现这些求助者的心理障碍,并不在于他们的性取向,而是对于社会和周围人压力的恐惧和害怕导致的焦虑等情绪困扰。所以心理咨询的重点也就不在于调整性取向,而是让求助者如何增加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懂得如何应对和化解由于压力而带来的情绪困扰。那些既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又能够坦然面对社会压力的同性恋者,其实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健康的。当然如果社会对于个人性取向的问题如果能够越来越宽容的话,我想因同性恋而造成心理障碍的人群必然也会大大减少。
编辑:d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