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农历: ,欢迎您登录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心首页 心理
治疗
抑郁 强迫 人格障碍
恐惧 癔症 性 障 碍
疑病 焦虑 精神分裂
心理
咨询
人际 爱情 婚姻
两性 老人 学生
职场 成长 成瘾
心理
资料
 心理案例   心理图片   诊断标准
 减压音乐   心理视频   咨询理论
 心理常识   心理辞典   心理测量
心理
互动
 心理论坛
 你问我答
 心理博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上预约   你问我答
预约流程   反馈通道
   
咨询须知 中心简介
了解咨询 咨询效果
治疗方法 保密原则

诊断标准
CCDM-3
DSM-IV
ICD-10

心理图片
趣味图片 错觉图片
两可图片 投射图片
心理活动 图片综合

心理测量
人际测量 性格测量
职业测量 爱情测量
趣味测量 健康测量
专业测量 智商测量
家庭婚姻 亲子关系

心理辞典
·心理IN词:跳槽惯性
·克莱因:儿童的“内在客体世..
·人格心理学经典语录
·人性效能历程模式
·多世代家庭治疗
心理案例
青少年心理 爱情困惑
婚姻家庭 职场心理
人际交往 考试心理
两性心理 心理黑洞

心理常识
心理百态 心理文摘
心理分析 心理人物
心理释梦 心理生活

咨询理论
精神分析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家庭治疗
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
催眠疗法 意象对话
绘画疗法 沙盘疗法
NLP疗法 其他综合

[歌曲] 大悲咒
[歌曲] 晨曲10
[歌曲] 天籁
[歌曲] 佛教音乐
[歌曲] 呢喃3
·精选--爆笑20篇
·网络雷人脑筋急转弯
·炎热夏天的清凉爆笑语录
·经典男女爆笑搞怪顺口溜
·精神病幽默
咨询导航
多动症 自闭症
品行障碍 学习困难
交往障碍 分离焦虑
亲子关系 网络成瘾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治疗>>恐惧>>案例

社交恐怖症案例与诊治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11-5-18 16:16:48    浏览次数: 5802

       来访者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博?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分折诊断:从柳某的来信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柳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心理医生以关切的耐心的态度听完了她的述说,时间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只得约定改日再谈……
     第二次会见时,心理医生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①你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②父母对你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你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③少儿时,你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④在与同学相处中感到“好心未得好报”,反被误解,恶意相待,于是委屈、怨恨、愤激;又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那位同学的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导致你产生了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敌意、回避发展为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戒备心和回避反应);另一方面,自责、自怨加重了你性格中的羞耻心和胆怯。所以,人际矛盾这桩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你对人恐怖的直接的、现实的诱因。⑤正值青春期的你,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的有关两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地使你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你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而害伯、羞于见男生这种病态反而减轻了你的这种冲突。从心理学上讲,体的“症状”是内心冲突的“改头换面”。⑥当你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已该怎样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你愈感到“不自然”、“狼狈”、“难堪”,头脑中就愈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了你的自我感觉恶化。如此恶性循环,“症状”便日益严重了。你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回避同性,害怕男生外,还那么怕上课的老师的缘故。
     在心理医生分析的过程中,她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心理医生的看法。
     接着,心理医生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①设身处地地站在那位被你帮助而又对你不友好的同学的角度想一想,理解并宽容她。同时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过敏、多疑等不利于交往的心理。以此,逐渐解除压抑的敌意。②正确认识两性间的正常交往,认识青春期渴望接近异性很正常,摒弃旧的道德意识,尊重自己的正当意愿。③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生了解一下她们对你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目光恍忽等“不自然”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让她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对此条建议,起初她感到很为难。但经心理医生讲解了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原则,她勉强答应试一试。

     一周后,柳某再次前来,这次是敲门听见“请进”的声音才进来的,显然没有了前次的那种慌张神色。她有些兴奋地告诉心理医生,那天咨询后,有了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信心;对障碍的原因又进行了思考,心理明朗了许多,好像“拨开了迷雾”;这几天对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了反思,和同寝室同学接近了些。关键是,她鼓足勇气找了两闰女同学述说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感觉和痛苦后,一位同学说她“是有些腼腆”,但认为这是她的性格表现,并不以为然;另一位同学说根本没觉察到也有什么“脸红”、“发抖”之类的“不自然”表现,非常奇怪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感觉”。两位同学的评价开始动摇了柳某的“想象观众”观念,认为“可能我在她们面前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自然,那么狼狈”。但她仍然坚信男生、老师看出了自己的毛病并讨厌自己。
     对于她的思考、领悟以及行为上的进步,心理医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对障碍原因进一步讨论和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作出必要的指导后,心理医生为柳某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计划:①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②分别调查两位老师和两位男生对你的评价,证实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③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在想象中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如某位男生),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人(如任课老师)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④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作业。⑤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为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进行反馈调节,心理医生又约见了柳某几次。从反馈中了解到,通过注意观察别人和写观察日记,发现“别人各做各的事,各忙各的,并不特别关注我,也不在意我的行为。”在对男生和老师的调查中,她意外地获知:由于自己成绩不错,听课时埋头笔记,老师说她“很有发展潜力”,辅导员对她争取入党给予了热情鼓励。男生对她的评价是“文静、端庄、矜持,只是觉得像一位“骄傲的公主”,但并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更不讨厌她。这些评价证实了她自己过去“想象观念”的错误性,使她信心大增。再加之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坚持了想象放松训练,执行了逐步与人交往的任务。
     总结:对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应以心理咨询为主,并辅以心理治疗,如转移疗法,满灌疗法,尤其是系统脱敏疗法。
     社交恐惧症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惧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因此,社交恐怖实际上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难以避免的。不过,还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才导致了习惯性的社交恐怖,从而形成社交恐怖症,影响着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增强自信、参加集体活动是战胜社交恐怖的关键。
     编辑:dazhi 
 
 

 
上一篇: 从有畏到无惧
下一篇: 社交恐怖症心理辅导案例
CopyRight©2011  www.urainbow.net 雨后彩虹·徐州心理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13952199456 0516-83729595 地址:徐州和平路57号,江苏师范大学云龙校区4号楼123室  ICP备案号:苏ICP备11056161号
乘车路线:2路、11路、11附、50路、8路、49路、64路、56路、70路、606路、608路师大北门站下
通用网址:徐州心理咨询徐州心理咨询中心徐州心理医生
本站文字、图片、教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232号